现场跟踪审计过程中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一个造价咨询单位的审计基础工作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审计业务工作质量的高低。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跨越的时间长,审计所涉及的资料众多,过于分散,在跟踪审计的全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会出现重视审计业务成果,轻视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倾向。
一、跟踪审计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乱,即资料的不规范性。在现场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仅注重项目的开展实施,忽略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认为资料的收集整理会占用业务工作时间的想法。平常工作中不注意将分散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存档,仅建立常用到的几个档案类别,如工程签证单、设计变更单、施工合同等,而对于出现的图纸会审记录、业主文件等统统与其他已建立的档案混放在一起。同时,又加上跟踪审计时间跨度长,在长期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面对海量的审计资料,在心理上难免出现懈怠情绪,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资料的不规范。
2、少,即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平常的工作中,由于跟踪审计工作与资料收集、整理不同步,当接收或外发某个工作文件时,不及时地进行登记归档,将此事搁置一旁,到发现用到该资料时便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即使过后找到了,也是随处一放,久而久之,导致资料既乱又少,而且这种不及时整理归档的做法还会导致某些资料超出其时效性,从而直接导致审计服务质量的下降。同时由于建设项目周期较长,跟踪期间更换审计人员,人员的频繁更换,在审计资料交接过程中难免会遗漏一些审计证据性材料,造成最后结算时原始数据不齐全。
3、假,即资料的非真实性。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违反审计程序、审计取证资料不充分以及审计处理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再加上审计人员缺乏资料管理意识或在资料整理方面过于随意,均使得所形成的审计资料有失真实性。资料失去了真实性,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如何做好跟踪审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跟踪审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
1、提高审计人员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意识
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跟踪审计资料的管理,这是保证审计资料质量的前提。审计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业务的工作质量。良好的资料管理制度会促进审计业务的开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反之,资料不齐全、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和资料工作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领导不仅要关注审计业务工作,也要关注审计资料工作,把审计资料工作和审计业务放在同等位置上,一并检查、考核,使每个审计人员形成“跟踪审计项目终结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高质量的立卷归档后才算圆满完成跟踪项目”的意识。
2、建立“专人负责,其他参审人员参与”的制度
指定参与跟踪审计的专人负责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由于此人既掌握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又自始至终负责有关审计工作文件的下发和其他部门有关涉及审计业务的资料收集工作,有利于全面及时地对跟踪审计项目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同时其他参审人员应密切配合,按照资料整理的要求进行严格复核、把关,做到人人参与,从而增强资料管理工作的全员意识,全面提高审计资料的管理。
3、对审计资料分门别类归档,建立相应的档案目录
根据跟踪项目实际情况,将审计资料分门别类,能细化的尽量细化,如分为工作联系单、施工方案、设计变更单、工程签证单、清单控制价等多个档案类别,对每一类档案编制相应的电子目录并将文件资料根据实际发生的时间登记后归档,这样在项目跟踪审计结束时可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再者,要注意将大量的审计资料整理工作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在平时就做到资料的勤收集、善积累和多整理,一事一档,事完档成,“积跬步以至千里”,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后期的资料繁杂、凌乱现象。
4、确保跟踪审计人员的连续
针对当前跟踪审计中,普遍人员连续性差,审计前后脱节现象,造价咨询单位在派出审计组时,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跟踪的周期,结合审计人员的年龄状况、将来职务调动的可能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审计人员结构组成。为保证跟踪原始数据和资料的连续性,审计组要做好审计档案资料、数据、影像等交接工作,力争做到审计资料管理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
总之,在现场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工作中也要做到身体力行,确保审计项目的顺利进行。